【日常生活】
最近我的兒子不知為什麼,突然對擦皮鞋很感興趣。他連續跟我提了好幾次。於是採買工具後,我們今天一起開心的擦亮了他的皮鞋。
我完成 0 – 3 歲蒙特梭利教師課程時,我的兩個小孩都已經是小學生了。終於有機會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做一個之前上課時練習的工作,是個有趣的體驗。
而看到自己的皮鞋閃閃發亮的 D,馬上去問爸爸與姊姊是否可以幫忙擦亮他們的鞋子。😁
.
.
🤔 什麼是「環境」?
蒙特梭利醫生解釋,「環境」是實體佈置與成人心態的組合,而心態比實體環境更為重要。
她的研究發現,為了輔助發展,成人需要預備一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的環境,讓他/她透過在環境中的體驗,自我養成動作,語言,智力,觀察,照顧自己與照顧環境的能力。
成人所預備的環境,是從觀察孩子的興趣,挑戰點與發展需求演變而來,所以需依照孩子的狀況,不斷修改。因此,環境沒有最完美的,只有是否適合的。
蒙特梭利醫師對環境的想法,不止適合孩子,如果將上述的「孩子」換成自己,其他成人或年長者,也一樣適用。
🤔 什麼是「工作」?
我們一輩子的學習,是要幫我們能淩厲盡致的體驗生活。為此,成人預備的環境需要創造不同練習「日常生活」的機會。這些對發展有意義的練習,被稱之「工作」。
工作有許多可能性,包括自己脫穿衣服,如廁,洗手,吃飯,倒水,掃地,澆花,擦亮鞋子等。社交,溝通,處理問題,面對挑戰的練習,也都是生活。
🤔 什麼是「在家蒙特梭利」?
「在家蒙特梭利」其實就是將蒙特梭利醫師對「人」的理論,運用在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「生活」中。
所以「家」可以是家庭,公司,甚至照護機構。
說穿了,蒙特梭利只是種生活方式。
.
.
這些看似「只是在過生活」的工作,可隱藏了許多奧妙:
1. 符合興趣與發展需求的工作,會鼓勵成人與孩子自發性的重複並精進。在不被打斷的情況下,過程中有機會進入忘我的專注並達到高度的自我滿足。
2. 透過環境養成的動作,語言,智力,次序感與自制力….這些能力是成為一個完整「人」的基礎。同時,這些能力是適應並成為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化與社會的要素。
3. 透過自己的身體與努力,逐漸獨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工作….他/她不只邁向了獨立自主,同時還培養了自我肯定與自信。這是孩子與年長者,都特別需要的滋養。
4. 生活的過程中,還埋下了一個深遠的種子:當我有能力照顧自己,我還想貢獻與關懷我的環境與他人。這種源自真實的體驗,發自內心的情懷,是再多的「說教」也無法達成的。
.
.
.
.
#學習為了過淩厲盡致的人生
#教育的意義
#理論輕鬆講
#蒙特梭利在我家
今日好文
從小做家事,長大更成功….從9個月到13歲以上,在家如何做 https://reurl.cc/Y1kG94
不只教育, 0 – 100 歲的蒙特梭利相關文章 https://reurl.cc/62b95y